| 词条 | 湿 |
| 释义 | 细说汉字:湿
”,汉隶或简作“㬎”,为楷书所本;作“ ”者,为“ ”之省形;作“累”者,为“ ”之讹。“㬎”,草书简化作“显”,为简化字所本。(王逸鹤)
;或又从止,所会之意不明。商承祚谓:“象足履湿。”金文改从土,与甲骨文稍异。石鼓文亦从土,而讹上部为二系相联形,遂为小篆所本。《说文》:“溼,幽溼也。从水,一,所以覆也。覆而有土,故溼也。 省声。”按:《说文》乃据小篆为训,不足据。又,省声之说亦不可信。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今字作濕。”按:“濕”之形或当由许慎“ 省声”所由生。溼,濕,用为干湿字时或通;他则用各有当。另见“濕”条。今统作“湿”,而视“溼”为异体,“濕”为繁体。甲骨文用为地名。《后上》13.6:“…王步于溼。”金文史懋壶盖:“……王才(在) 京溼宫。”溼宫,寝宫。盖取幽深之义,所谓深宫也。《庄子•让王》:“上漏下溼,匡坐而弦。”用为干湿义。石鼓文《銮车》“ 溼”,读“原隰(xí)”。又《广韵•缉韵》:“溼,水霑也。”又,中医术语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为“六淫”。(王逸鹤)扩展阅读
购买本书请点击链接 |
| 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