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词条 | 教 |
| 释义 | 细说汉字:教
扩展阅读 ![]() ,此体延续到战国,后不传。战国时主流体教经常省略构件攴作𡥈(见郭店楚简《老子》甲本)。隶变时构件爻或作 、 、 ,或作 、 、 ,楷书作教,是笔势、笔意变化的结果。古施受同词,教学同字,后代分化为二字。故静簋之学,或读教(参“学”字条);楚简之教,或读学(见本条下),《古文四声韵》以𡥈为学。正因为二字有着这种关系,所以在字形上也有所体现。西周时的 与 ,结构上都是早期学与教的结合(参“学”、“敩”字条)。《说文》本义为“上所施,下所效”,即政教、教育、教令。《书·舜典》:“敬敷五教。”孔颖达正义:“布其五常之教。”郭店楚简《老子》甲本:“行不言之𡥈。”又《唐虞之道》:“ 民又(有) (尊)也。”引申指管教、训练、学说等,以上读jiào。又指传授,使,令等,读jiāo。《殷契粹编》1162:“其教戍?” (要授以防戍吗?)马王堆汉墓帛书《缪和》:“我教子祝之。”通“校”,古代“校人”之官。《周礼》言其“掌王马之政,辨六马之属”。散氏盘有“教 父”。通“学”。郭店楚简《语丛三》:“牙(与)曼(慢)者施凥(处),员(损);牙(与)不好教者遊,员。”甲骨文用作地名。《小屯·殷虚文字甲编》206:“戊戌卜,雀(人名)刍(取草)于教? ”(张标)
——李学勤《字源》
|
| 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