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词条 | 弃 |
| 释义 | 细说汉字:弃![]() 、从子置于“其” (“箕”之本字)上,“其”亦表声。周以后,“弃”字习从倒子形,所从之其或讹作 形,或有所省略,今字作“弃”。在古文献及古文字材料中,“弃”字可表抛弃、离开义。《说文》:“棄,捐也。”中山王鼎:“ (吾)先考成王, (早)弃群臣。” (我先父成王,早已离开了他的众臣子)古代“弃市”之刑罚,即处死刑而抛尸于野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刑人于市,与众弃之。”由抛弃义引申为废除义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及夏之衰也,弃稷不务。”还可引申为忘记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忘也。” 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南蒯子仲之忧,其庸可弃乎? ” “弃”还可假为人名,指周的先祖后稷。(齐航福)
棄 04301A07 04302A8 甲詁3101 金詁519 戰典1201 棄之、从㐬。㐬,逆子也。(詰利切) :古文棄。 :籀文棄。
(倒子)形。中山王 壺省箕形。秦文字睡虎地簡、西漢縱橫家書雖然箕形都已訛變,但是還很清楚地不作“ ”形。西漢倉頡篇廾形訛變為近“木”形,東漢曹全碑則逕作“木”形,但是都明顯地不从“ ”。曹全碑上从“㐬”,隸定當作“ ”,與《說文》小篆同。——季旭昇《说文新证》
捐也。从 ①推 棄之;从 , ,逆子也 ②,古文棄。 ,籀文棄。詰利切(qì)。 (gǒng)”(雙手)推着“ ”去抛棄;又,从 (tū), 是迕逆之子。弃,古文棄字。 ,籀文棄字。 句:《段注》:“既以 、 會意,又加㐬(tū)以箸之。㐬者,不孝子,人所棄也。”②弃:《段注》:“古文以竦手去屰子會意。” ,金文作 。李孝定《甲骨文集釋》:“字象納子 中棄之之形。古代傳説中常有棄嬰之記載。” |
| 随便看 |
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。